艾滋病病毒载量测量
时间:2017-10-30 21:01:45 (次浏览 )
测试概述
一个病毒载量测试测量多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血液中。当您被诊断患有艾滋病毒感染时,首先测量病毒载量。该初始测量用作基线,将未来的病毒载量测量与基线进行比较。由于病毒载量每天都会有所不同,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这种趋势来确定感染是否越来越严重。如果您的病毒载量显示出几个测量值的稳定增长,这意味着感染越来越严重。如果病毒载量的趋势在几次测量中下降,则意味着感染被抑制。
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测试之一来测量病毒载量: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支链DNA(bDNA)检测
基于核酸序列的扩增(NASBA)检测
这些测试测量血液中HIV的遗传物质(RNA)的量。但每个测试报告的结果不同,所以重要的是使用相同的测试随着时间的推移。
为什么要完成
进行病毒载量测量测试:
监测艾滋病毒感染的变化。
指导治疗选择。
监测治疗效果如何。
您和您的医生可能会为测试设置不同的时间表,但最常见的时间表如下:
如果您没有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您的病毒载量应每3至4个月测量一次。
如果您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在开始治疗之前进行病毒载量测量。这是您的基线测量。
开始治疗后4至8周,另外进行病毒载量测量,以确定您对药物的反应。当您开始治疗或转用新药时,您的病毒载量有所减少。
如果病毒载量的预期减少发生,您的CD4 +细胞计数保持稳定,您的病毒载量将每3至6个月测量一次。CD4 +计数监测您的免疫系统的工作状况。
您的医生可能会考虑您的病毒载量测量以及您的CD4 +计数来决定何时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如何准备
在您进行此测试之前,您不需要执行任何操作。
怎么做
卫生专业人员抽血将会:
在你的上臂周围缠上弹性带,以阻止血液流动。这使得带下方的静脉较大,因此更容易将针放入静脉。
用酒精清洁针头部位。
将针头插入静脉。可能需要多于一个针刺。
将管子连接到针头上以充满血液。
当收集足够的血液时,从手臂上取下乐队。
当针被移除时,将纱布垫或棉球涂在针位上。
施加压力到现场,然后绷带。
感觉怎么样
您可能根本就没有从针刺中感觉到,或者当针穿过皮肤时,您可能会感觉到短暂的刺痛或夹伤。当针在静脉中时,有些人感到刺痛。但是,针头定位在静脉中后,许多人不会感到任何疼痛(或只有轻微的不适)。你感觉到的疼痛量取决于卫生专业人员吸取血液的技巧,静脉的状况和对疼痛的敏感性。
风险
从静脉吸取血液的并发症风险很小。
您可能会在穿刺部位发生小的瘀伤。针头撤回后,您可以通过在现场保持压力几分钟来降低瘀伤的风险。
在极少数情况下,采血后,静脉可能会发炎。这种情况称为静脉炎,通常用每天多次施用的热敷治疗。
继续出血对出血性疾病患者来说可能是一个问题。阿司匹林,华法林(Coumadin)和其他血液稀释药物也可能使出血更有可能。如果您有出血或凝血问题,或者如果您服用减少血液的药物,请在您的血液抽出之前告诉您的保健专业人员。
结果
病毒载量测试测量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在血液中的程度。结果最多可能需要2周。
这里列出的正常值(称为参考范围)仅供参考。这些范围因实验室而异,取决于使用哪种检测方法(RT-PCR,bDNA,NASBA)。您的实验室可能有一个不同的范围是正常的。您的实验室报告应包含实验室使用的范围。此外,您的医生将根据您的健康状况和其他因素评估您的结果。这意味着超出此处列出的常规值的值对于您或您的实验室可能仍然是正常的。
病毒载量结果报告为以毫升(拷贝/ mL)血液中的HIV拷贝数。每个病毒都被称为“拷贝”,因为艾滋病病毒通过复制本身(复制)复制。
病毒载荷
正常:
血液中未检测到艾滋病毒。
不正常:
在血液中检测到艾滋病毒。您的医生会将您当前的测量与以前的值进行比较。
如果您的病毒载量增加,这意味着感染越来越严重。如果病毒载量下降,这意味着感染被抑制。
什么影响测试
您可能无法进行测试的原因或为什么结果可能无法帮助包括:
有另一种感染,如肺炎。
获得最近的疫苗,如流感疫苗。
想想什么
来自不同方法(RT-PCR,bDNA,NASBA)测量病毒载量的结果是不可互换的。这使得使用相同的测量方法很重要。
不可检测的病毒载量结果并不意味着您的血液中不再有HIV。这只是意味着血液中的艾滋病毒感染量太低,无法检测。即使病毒载量不能被检测到,艾滋病仍然可以传给另一个人。
病毒载量测试不经常用于诊断艾滋病毒。HIV抗体测试用于此目的。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测试。
病毒载量测试比CD4 +计数更准确,以评估HIV的活性。CD4 +计数测量您的免疫系统的工作状况,并可用于确定何时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病毒载量测试用于确定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反应。在治疗成功的人的血液中不能发现艾滋病毒。要了解有关CD4 +计数的更多信息,请参阅主题CD4 + Count。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